COVID-19 的兒科急診日記
「真愛每一天」
作者 林思偕教授
一位腫瘤科醫師的反思:
我的太太因為轉移性乳癌, 在我們結婚20週年前夕 走了。
我當了二十年腫瘤科醫師 ,自然比任何丈夫都了解太太的疾病跟預後。
太太所遭遇的,包括化療的副作用, 候診室難捱的等待, 穿梭在一間一間檢查室的無奈,甚至死亡迫近的恐懼和焦慮…… 這一切我都太熟悉了。
他們每天都發生在我的病人身上。這些情境是我職業的一部分, 我受過訓練。 我無從抱怨。我感謝那些善意的醫療人員……
儘管我看過無數病人,但有些事我從沒學到。醫學院從來沒有教 ,如何處理醫生自己的哀傷與絕望。
歷經喪禮的忙亂,遺產的處置, 處理過期的帳單和保險事宜………一開始我只是覺得「她」不見了 , 暫時到遠處去了。
一切恍恍惚惚如醉生夢死。 我好像活在 Twilight zone。 一切都無所謂。
等問候的人群散去, 我獨自面對孩子和空蕩蕩的家。 我才意識到她真的走了。 我開始思念她, 無休無止的。
親友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我, 有意無意避開。 我從不跟醫院的同事談心事。 我的世界越來越小。 這才發現, 這個家的「社交關係」都是她苦心經營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 我越來越想念她。 表面上她好像缺席了我的人生, 事實上,她形成一種更獨特的存在。
她是填補這個家庭和我的生活如此珍貴重要的一塊。
我不只失去了一個愛人, 一個心靈伴侶。 我也變成了孩子們的唯一家長。
尤其是孩子的教養問題和家庭的重大決策, 以前都是我們兩個一起做決定的……嗯……好吧,其實大部分是她做主。
我現在總是試圖揣想, 如果太太還在, 會怎麼做決定? 現在看來,她的決定總是比我的明智, 果斷多了。
冥冥中她仍然在幫我下人生的指導棋 。我用她的視角調整自己的想法。
感覺她就在家裡 , 她就在身邊 。 她生前有點嘮叨而熟悉的叮嚀, 常常在我耳際響起 , 我恨不得她多說一點……
我以往只專注治療癌末病人,忽略了家屬的感受。我和他們好像處在平行時空 ,我只是在哄病人罷了。
太太的死改變了我看診的態度。面對病人 ,我再也裝不出淡漠,反而展現我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塊。
我聽得懂他們的話了。 我知道他們在經歷什麼,我感受得到那種衝擊。
我會告訴病人,要留點什麼,好讓家人懷念。我告訴病人的孩子, 爸(媽)的死不是他們的錯。以後要更相互扶持,緊緊靠在一起。
病人逝世,我努力使家屬失去至親的哀傷變得稍可忍受。lt'OK to be not OK。 暫時不必急著向前走。
病人類似的遭遇, 不斷提醒我, 太太的謹慎,她的睿智,她的好…… 原來她還活著,她依然重要。
只有當我不再想起她的時候, 她才算真正的死去。
憶苦思甜。我好像重修了一趟醫療生死學的fellowship 。這是她留給我最珍貴的禮物。
真愛每一天